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主要变化

发布时间:2020-10-23   浏览次数:1099次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被公认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而ISO 22000:2005制定至今已有十余年,为了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TC34/SC17对ISO 22000进行改版修订,并于2018年6月19日颁布了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本次ISO 22000:2018采用ISO指引“附件SL”内的高阶结构(HLS),是本次标准修订的最重大变化,此举大幅提高了其与ISO系列不同体系标准的兼容性。同时,本次修订增强了可读性和标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

1. 采用统一的高阶结构(HLS)

在高阶结构(HLS)的标准结构下,ISO 22000:2018正文部分共设7个章节,分别为:4组织环境、5领导作用、6策划、7支持、8运行、9绩效评价和10改进。

随着高阶结构(HLS)的引入,ISO 22000:2018增加了“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和“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内容。较同样采取高阶结构的ISO9001:2015和ISO14001:2015,ISO 22000:2018有着特有内容,如在考虑内外部因素时提到了食品欺诈、食品防御等内容,且ISO 22000:2018更强调4.1和4.2的更新。

2. 引入“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带来FSMS系统模型的变化

ISO 22000:2018的引言部分“0.1 概述”中,指出标准采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明确引入了“过程方法”的概念。

“0.3  过程方法”中指出,ISO 22000:2018在两个层面运用PDCA循环,一是在整个体系所有章节(第四章至第十章)中运用;另一个是在第八章中运用,如图:

“0.3.3  基于风险的思维”中明确指出了ISO 22000:2018的基于风险思维的两个层面:组织层面和操作层面。

ISO 22000:2018的4.1、4.2和6.1详细阐述了如何从组织层面运用基于风险的思维。FSMS中的危害分析便是风险控制的常用方法之一,ISO 22000:2018第8章体现了基于风险的思维在操作层面的运用。

3. 管理原则的变化

“0.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原则”中,除了ISO 22000:2005中提到的四个公认的关键要素外(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和HACCP 原理),还表明ISO管理体系标准中的七大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证决策和关系管理)也同样适用。

4. 术语的变化

ISO 22000:2018较ISO 22000:2005中术语新增了28个(可接受水平、行动准则、审核、能力、符合、污染、持续改进、成文信息、有效性、饲料、食品、动物食品、管理体系、相关方、批次、测量、不符合、目标、组织、外包、绩效、过程、产品、要求、风险、食品显著危害、最高管理者、可追溯性);修订了12个(管理措施、纠正措施、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食品安全方针、监视、操作性前提方案、食品链、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危害、前提方案、确认)。

ISO 22000:2018术语中更加清晰的描述了关键专有名词以及之间的差异,如: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定义的注释中指出,建立怎样的前提方案取决了组织的运行特点和类型,正文的8.2.3中,明确了ISO/TS 22002为建立前提方案的引用标准。

ISO 22000:2018中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定义为:用于预防或减少显著食品安全危害,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组合,实施行动准则、测量和观察程序,确保过程和产品得到有效控制。该定义更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本质,清晰指明了与前提方案(前提方案的定义为: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食品安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活动)的区别。

另外,ISO 22000:2018的术语中增加了新内容以适应现如今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如:食品安全危害定义的注解中增加“食品安全危害包括放射性物质”的内容。

5. 加强了对领导作用的要求

除ISO 22000:2005中的要求外,还强调最高管理者应确保FSMS融入组织的业务流程;强调FSMS能实现预期结果;强调应指导和支持人员为 FSMS 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取消了实施管理评审的要求。

6. 强调目标及其可实现性

ISO 22000:2018中将食品安全目标列为独立的条款“6.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目标及其实现”,提高了目标管理在FSMS中的地位,且强调食品安全目标的可实现性。

7. 拓展工作环境要求

ISO 22000:2018的7.1.4条款中提出,工作环境为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的组合,例如:社交(例如非歧视性,冷静,非对抗性);心理(例如减压,预防倦怠,情绪保护);物理(例如温度,热量,湿度,光线,气流,卫生,噪音),拓展了原有工作环境的概念。

8. 增加了对外部开发要素的要求

ISO 22000:2005仅在“1范围”中提到了“允许任何组织实施外部开发的控制措施组合”,但未做具体要求。

ISO 22000:2018的“7.1.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外部发展要素”中指出,组织所使用的外部开发要素应:按照ISO 22000:2018的要求开发;可应用于组织的场地,过程和产品;经食品安全小组转化,以适应组织的过程和产品;按照ISO 22000:2018的要求实施,维护和更新;保留作为书面信息。

9. 明确了对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要求

ISO 22000:2018的7.1.6中,明确提出了对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要求,包括对其进行评估、选择、绩效监测和重新评估的要求;向外部提供者充分传达要求;确保不会对组织满足 FSMS 要求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保留记录的要求。

10. 增加了追溯系统的验证测试要求

ISO 22000:2018的8.3中,明确了组织应验证和测试可追溯系统的有效性。在适当的情况下,系统的验证应包括最终产品数量与成分数量的对账,作为有 效性的证据。

11. 对应急定期测试的要求

ISO 22000:2018的8.4中对组织的应急系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应对实际的紧急情况和事故时确定使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实施内外部沟通。强调了在可行的情况下定期测试程序;在发生任何事故,紧急情况或测试后,审查并在必要时更新记录的信息。

12. 增加了要对流程和流程环境的描述要求

标准中指出:处所的布局,包括食物和非食物处理区;加工设备和接触材料,加工助剂和材料流动;现有的 PRP,工艺参数,控制措施(如果有的话)和/或应用的严格程度,或影响食品安全的程序;可能影响控制措施的选择和严格性的外部要求(例如来自法定和监管机构或客户)。还应适当考虑由预期的季节变化或班次模式引起的变化。保持书面信息并适当更新。

13. 其他变化

a. 原料、辅料和产品接触材料描述中增加了“来源”一项的要求(8.5.1.2)

b. 指出OPRP和HACCP均属于危害控制计划(8.5)

c. 明确对PRP也要验证有效性(8.8)

d. 对管理评审输入有新增要求,如:FSMS绩效信息、资源情况等。(9.3)

总而言之,ISO 22000:2018的发布有利于组织进行ISO体系间的整合,有利于审核组实施高效的一体化审核。
10
2020.06
企业申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是什么?
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那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体的流程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总结了这些ISO体系的认证流程: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1. 前期准备工作
①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三个月以上;
③至少进行过一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与管理评审,且内审已覆盖所有的场所和标准条款;
④提供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

2. 信息交流
与专业的体系运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通过人员互访、电话、传真、电子部件等方式相互了解,确定实施认证的初步意向和可行性。

3. 提交认证申请
有意向的申请组织填写《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表》及其附件《认证信息调查表》,认证公司进行评审通过后,将与申请组织进一步联系,必要时进行现场访问,了解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情况,并作出书面报价。

4. 签订合同
在获得申请组织明确的合同签订意向并通过了合同评审后,双方签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合同》,认证公司将指定审核组长自合同生效日起负责审核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5. 进入第一阶段审核(预评审)
受审核方将正式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送交认证公司,由审核组长根据认证要求在组织现场进行文件审查,并将审核结果书面告知受审核方。如有不符合处,受审核方应作修改直至满足相应要求为止。

6. 进入第二阶段审核(现场审核)
审核组将按照认证计划安排现场审核。审核要求覆盖申请认证全部范围并符合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部要求,以抽样审核的方式进行。第二阶段审核将开出不符合项,并要求实施纠正。现场审核将给出书面的审核报告,宣布在现场审核结果,告知是否予以批准注册。

7. 进入发证后的监督(监督审核)
在证书有效期内安排2次监督审核,第一次监督审核在9-12个月内进行(从初审完成日期计算),以后每一次不超过12个月,基本参照初次现场审核进行。根据审核结果,认证公司将作出保持、扩大、缩小、暂停、注销认证的决定。

8. 进入复评(换证审核)
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时,获证方至少应提前3个月向认证公司提出复评申请,复评合格后,换发新证书,复评程序与认证程序一致。复评可与有效期内的最后一次临近审核结合进行。
26
2020.06
清洁行业服务企业国家等级资质评定办法

国家等级资质划分及其基本条件:


(一)三级资质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企业注册和从事本行业满两年以上。并具备相应的资质;

2.企业注册资金200万以上(含200万);

3.具有独立完整的工程案例15个以上(每个项目标的不得少于1万元);

4.持证清洁项目经理2名以上,具有专业培训证书的15名以上;

5.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6.有无相关奖项、有无不良记录及企业管理规范等作为评价加分依据;

7.年营业额在500万以上。

8.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清洁行业分会;会员单位。


(二)二级资质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企业注册和从事本行业满三年以上,并具备相应的资质;

2.注册资金在500以上万(含500万);

3.具有独立完整的工程案例50个以上(每个项目标的不得少于1万元);

4.持证清洁管理师2名以上,清洁项目经理5名以上,具有专业培训证书的30名以上;

5.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与环保体系认证;

6.有无相关奖项、有无不良记录及企业管理规范等作为评价加分依据;

7.年营业额在2000万以上。

8.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清洁行业分会;理事会员单位。


(三)一级资质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企业注册和从事本行业满五年以上,并具备相应的资质;

2.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含1000万);

3.具有独立完整的工程案例100个以上(每个项目标的不得少于1万元);

4.持证清洁管理师5名以上,持证清洁项目经理10名以上,具有专业培训证书的50名以上;

5.通过质量体系、环保体系及健康体系的认证;

6.有无相关奖项、有无不良记录及企业管理规范等作为评价加分依据;

7.年营业额在5000万以上。

8.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清洁行业分会;常务理事会员单位。

联系方式CONTACT
  • 电话:400-780-9985(苏州)
  • 网址:http://www.gftrz.com
  • 地址:中国(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苏惠路88号
  • 环球188A座28层
关注我们FOLLOW US